龙书屋 > 穿越小说 > 三国:从落凤坡开始 > 第六百四十一章 毒策
随着赵英快速奔返主力大营并获得了汉中王刘备的亲口批复,她随后也是信心大增,在了解到自家父亲赵昂率部驻防冀城北城门后,就开始提笔修书一封差人送至城内。
信使抵达城下,告知来意留下书信后便快速离去。
赵昂虽是面色狐疑,但还是差人沿吊篮下城捡回了书信。
待收到信笺,赵统面色严肃的拆开查阅起来。
刚瞟一眼,他神色顿时大变。
遂是立即差遣麾下部众谨守城墙一线,他则奔到了城楼里屋中静静查阅起来,忐忑的心思才微微有所安了下来。
书信上的字迹赫然便是赵英亲笔所写。
他看到的第一眼就认出了笔迹,故而才会如此紧张。
平复了好一阵的心绪,赵昂方才细细查阅起来。
“父亲亲启,不孝女拜上!”
“我近年来跟随赵将军征战四方,其麾下部众无论征至何处,都不造成杀戮,屠戮四方,不擅杀手无寸铁的士民。”
“此乃汉军与曹氏军众最大之区别。”
“女儿亦坚信汉中王麾下方才是仁义之师,能够为大汉百姓谋福祉、争太平。”
“今番陇山防线已破,汉军长驱直入攻袭汉阳各城邑,兵困冀城。”
“而我军又接连攻略了街亭、上珪,卡住了曹氏主力来援的通道,我生为冀城民,理应为乡里谋福,不能眼睁睁看着家乡生灵涂炭,饱受战火。”
“正逢父亲于冀城豪族间威望甚深,若父亲能出面服众家主一齐开城献降,不仅是大功一件,亦能得到汉中王的青睐,官运亨通。”
“咱冀城方圆之地的百姓也能免遭战火。”
“此乃国家大计,万望父亲勿要愚忠篡汉的曹氏,以大局为重也!”
一封帛书之上,字迹满满,言语之间无不是劝其父的肺腑之言。
看罢后,赵昂暂且是停止往下看,原本面露严肃的神情呆愣了一下,遂才继续看下去:
“何况,据英听闻,前番父亲被俘,虽然后面被赵将军放回,但也丧失了信任,近段时日以来一直闲赋于家,不受重用。”
“父亲为曹氏守卫边陲多载,立下过汗马功劳,可谓是劳苦功高,被俘后亦是誓死不屈,却被如此对待,曹氏上下可对得起父亲乎?”
“若不是此番汉中王麾下大军进围冀城,街亭、上珪通往关陇的通道被封锁堵截了援军,张既等人为了守住冀城拉拢众豪族,又岂会重新启用父亲?”
“曹氏,上篡汉大汉,已是不忠。”
“下更是不信任有功之将,值得留恋乎?”
这最后一番话,赵英写得无疑是震耳发聩。
前半段她从国家大义以及乡土之民,建功立业的功勋方面来劝。
后半段便是情绪递进,渐渐勾起自家老爹的不满。
赵昂看完后,面色浮现着浓浓的苦笑,“阿英这妮子还真是了解我,这一言一语直戳我心窝子。”….

诚如信中所言,赵昂因受韦康的影响,对于汉室的归属感颇为强烈,又在被俘的日子里被赵统特意演示过汉军的军纪严明,从不兹扰百姓。
堪称是仁义之师!
回来后便被闲赋居家,搁置一边。
先王曹操刚逝,曹丕便迫不及待的篡汉称帝,改朝换代。
这种种因素结合起来,赵昂内心深处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。
“不过阿英倒也是觑我了,我又岂会是那么轻易被服,就背弃了?”
赵昂暗自思索着,只是一笑而过,便将书信撕碎。
随后若无其事的走出城楼里屋,当做无事发生!
“今日之事,汝等谁也不能透露出,不然本将绝对先要了他的命。”
刚一出来,赵昂神色就顿时严肃了起来,迅速下令封锁这事传播城内。
他知晓,如果放任城外有人朝他送信一事传到凉州刺史张既的案几上,那祸事就摊上了。
到那时,他恐怕是不想反也得反了。
这也是赵昂对自己那位宝贝女儿的赞扬。
这头脑是真学到她母亲王异的精髓了。
用书信一面来激起他的情绪,另一边也是在堵死他的路,只能被迫归附汉军。
号令传下,迅速传遍西门城墙。
周遭将士闻讯后,都纷纷守口如瓶,不敢声张。
当然,这也是得益于目前西门防线所驻守的皆是赵昂麾下亲信,也由于城内军力紧张,张既没有余力派出亲信来监视豪族武装。
若不然,这消息也瞒不住。
随着赵昂并未变态,又封锁信笺消息的传播。
接连数日,城中都未有丝毫异动。
赵英观察到西门父亲依旧驻守城关,她便知晓自家老爹的态度坚决了,随即心下早已思忖到的一计良策不由涌上心头。
“父亲,别怪女儿心狠了,”
“我这么做,都是为了保住咱家族的兴盛。”
“汉军雄据凉州已成定局,负隅顽抗只会是螳臂当车,除了家族与曹氏殉葬外无丝毫意义。”
她暗自沉吟一番。
次日,便见赵英孤身一骑出营往城下奔去。
这一幕,不仅仅是令城上守军都颇为惊讶。
汉营之中,众将士也面色大变,震惊不已。
“啊?”
“他是想做什么?”
“那可是敌城啊,一旦进入敌军弓弩手射程之内还不被射成刺猬啊?”
“怎么回事?”
“他不是奉赵将军之命回返大营,称能够兵不血刃取冀城乎?”
“怎么这下子先行去送死了?”
“难道他还想凭借三寸之舌劝降敌将?”
“哈哈~这怎么可能,恐怕还没有靠近就被流矢射了吧?”
一时之间,汉营各部兵将都满面不解,纷纷议论纷纷。
这举动亦不由是引起了汉中王刘备的注意。
他遂是领着心腹谋主法正登上营墙俯瞰。
“孝直,你他究竟是何意,意欲何为?”
刘备瞧着赵英越来越靠近冀城的背影,面上不断浮现担忧之色,问道。
“正也大为不解。”
闻言,法正稍作沉吟,遂又拱手道,“不过,据赵将军先前的军报所示,赵英的确是智谋不俗,频繁给其出谋划策。”
“想来他或许真有思量,咱们便静观其变就好。”
.
...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